添加日期:2014年07月02日 | 关键字: | 点击次数:452 次 |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介绍
离心泵的主要过流部件有吸水室、叶轮和压水室。吸水室位于叶轮的进水口前面,起到把液体引向叶轮的作用;压水室主要有螺旋形压水室(蜗壳式)、导叶和空间导叶三种形式;叶轮是泵的最重要的工作元件,是过流部件的心脏,叶轮由盖板和中间的叶片组成。
当低速离心机制备的提副业是凹状梯度时,与凸状梯度相反,最先从混合室里流到离心管的是重端梯度液,制备时,轻液要缓慢的铺上,因而要求针头以相应的速度抬起,但在多数情况下,只是简单的将离心管斜放一定角度,将针头烤放于离心管口,使溶液沿管壁缓缓流下,逐步铺上,加完后,再把离心管垂直放好加样。此时应注意的是,所选用离心管的材料最好是亲水性的,如是憎水性离心管,可用一些盐,这样再加入梯度溶液时,可保证均匀的流下。
为了密度梯度和样品区带的稳定,加到密度梯度液柱顶部样品的密度必须小于梯度液顶部的密度,如果不是这样,样品将以塌陷的方式通过梯度,直到到达等密度区。在这个过程中样品层将明显的扩展,缠上的小滴沉降会造成区带分辨力下降。
中国超高速离心机的研制始于1958年,有三个研究小组,港从美国回来港在筹建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开始了卫星超速离心机的研制工作,当时的离心机是动力压缩空气,1963年在筹建的中国科学院北京生物学实验中心带着逼着等港毕业的大学生首先进行高速离心机的研究,根绝施先生从美国带回来的一张照片,低速离心机机由笔者等设计、在天津医疗器械修理厂加工,一次试车成功。该机代偿到北京医用离心机厂生产,这是我国第一台实用高速离心机,并作为重要军用物资支援过抗美援越的战场。
这类低速离心机结构较简单,可分小型台式和落地式两类,配有驱动电机、调速器、定时器等装置,操作方便。低速离心机其转速一般不超过4000rpm,台式高速离心机最大转速可达18000rpm。
离心泵发生汽蚀是由于液道入口附近某些局部低压区处的压力降低到液体饱和蒸汽压,导致部分液体汽化所致。所以,凡能使局部压力降低到液体汽化压力的因素都可能是诱发汽蚀的原因。产生汽蚀的条件应从吸入装置的特性,泵本身的结构以及所输送的液体性质三方面加以考虑。
1)结构措施:采用双吸叶轮,以减小经过叶轮的流速,从而减小泵的汽蚀余量;在大型高扬程泵前装设增压前置泵,以提高进液压力;叶轮特殊设计,以改善叶片入口处的液流状况;在离心叶轮前面增设诱导轮,以提高进入叶轮的液流压力。
2)泵的安装高度,泵的安装高度越高,泵的入口压力越低,降低泵的安装高度可以提高泵的入口压力。因此,合理的确定泵的安装高度可以避免泵产生汽蚀。
3)吸液管路的阻力,在吸液管路中设置的弯头、阀门等管件越多,管路阻力越大,泵的入口压力越低。因此,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管件或尽可能的增大吸液管直径,减少管路阻力,可以防止泵产生汽蚀。